堅固 安全 綠化 美學

百香果的前世今生

經過天母路旁,被百香果強烈吸睛的花嚇了一跳。記得小時候,阿公家的野生百香果總是一布袋一布袋扛來,那滿室生香的味道及酸甜滋味,成了童年夏天最美好的回憶。

 

一直以為百香果是因為它的香氣命名,客家的朋友說,他們的發音叫”tokeiso”,但是既然它的英文名字叫Passion fruit,想來應該和耶穌有關,後來找到相關資料,長久以來的疑惑豁然開朗。

 

百香果屬西番蓮屬,原產地在南美,日據時代台灣就有百香果了,據說日本人看其花朵的花萼、花瓣像鐘錶面板,當時的日文叫做”時計草”,這就是客家人發音”tokeiso”的由來;但是把百香果由南美引進歐洲的西班牙人對百香果的花有其他詮釋方式,西班牙傳教士將這種花的特別構造、聯想到十字架、釘痕、血跡等耶穌受難的象徵,希望用這種象徵傳教,把野蠻的原住民變成受教化的基督徒。所以百香果的英文是大寫的Passion,指的是耶穌的受難,稱它為”熱情果”實在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啊。

 

1960年,台灣鳳梨公司率先推出果汁類飲料,原本命名為"西番蓮汁"(奇怪,我怎麼聯想到番石榴汁呢?),後來覺得這個名字不大好,決定音譯英文的Passion fruit為”百香果”。既忠實呈現英文發音、又兼顧到水果的特色,台灣人的翻譯功力真不是蓋的。(說到翻譯,奧斯卡得獎影片King’s speech在台灣翻譯成"王者之聲”,我覺得比原文的名字還貼切,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港譯為”皇上無話兒”,差點噴飯。翻譯真是一門大大的學問啊。)

分類: 典故好好玩
發佈日期: 2018年04月11日
觀看人數: 2753
回應: 0

我要留言

Name
Email
Post
0 回應
首頁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