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 安全 綠化 美學

天燈的由來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孔明)所創。當初為了傳遞軍情,遂利用熱氣上升原理製作燈盞飄浮於空中,造成錯誤的「星象」資訊,用以欺騙司馬懿大軍。 後逐漸流傳至民間,成為凡人向上天許願祈福的媒介。在上元節放天燈,「上達天聽」,向天官祈福之意。

 

臺灣元宵節放天燈從清道光年間開始,安溪移民陸續到達臺北縣文山地區,經胡姓族人數年辛勤開墾逐漸富庶。那時因交通不便,官府不方便管理,漢人常遭盜匪或原住民殺害,每年冬至過後、村民豐收之際便來騷擾聚落,平溪人只好到山中避難,等元宵節前夕,才由派下山的壯丁以天燈為信號通知鄉人返家,或者彼此以放天燈互報平安,從此保留下來,成為地方民俗。

 

天燈飄浮的原理與熱氣球相同,都是利用熱空氣之浮力使球體升空。所以只要將球內之空氣加熱,讓球內一部份空氣因受熱膨脹而從球體溢出,此時內部的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充滿熱空氣的球體就能飛起來了。 天燈的顏色也代表了不同的涵意,像是紅色就代表平安祈福、財源廣進;粉紅色就代表戀愛成就、愛情順利等等。有時人們還會在天燈上畫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寫上自己的名字與願望,也或許是現代人生活過於苦悶大多把希望與祝福寄予在天燈上所以就有「放得愈高、升得愈高」的說法唷!!  

分類: 典故好好玩
發佈日期: 2010年02月23日
觀看人數: 2529
回應: 0

我要留言

Name
Email
Post
0 回應
首頁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