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經濟學對文組的我來說就像外星生物一樣可怕,而我以為過完大一,這輩子就成了經濟學的絕緣體。畢業後的工作謝天謝地和文字有關,而非關數字,但是我又重新發現,經濟學就像外星怪物一樣,總是在無知覺的時候,慢慢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日常衣食住行,哪一項和經濟無關?要知道這些相關訊息,你看的肯定是工商、經濟版面、而非社會新聞或娛樂新聞。我的國內外重要大事都來自”經濟日報”,我在看八卦雜誌腦中浮現的是”男性外遇機率比女性高出七個百分點”這個數字,我看到老闆常常想到的是高所得花在輕鬆休閒的時間不到1/5(這麼說來,懶散成性的我永遠都無法成為高所得者);送禮時,最常想到的是送錯禮造成的「無謂損失」占禮物金額的18%;甚至在健身房,跑的氣喘喘的我,腦中一直浮現恐怖數字,實質最低工資下降1美元,BMI值就會上升0.06—這真是名符其實的不發財就發胖啊。
我還發現閱讀數字可以解讀若干社會現象。像是芬蘭學者研究發現,選舉時,外表可能是當選與否的關鍵。特別是新參選者,65%新參選當選女性外表比平均參選女性好看,男性則為57%。下次如果還有人說女性選民都投票給帥哥,妳可以大聲回答女性的好色程度還輸男性8個百分點。還有到底是基層員工比較操還是高階主管比較操?在外商,兩者的薪資比例可是天壤地別呢。一項多達20多年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高階公務員都比低一級的同僚長命;而基層員工死亡的可能、則為高階主管3倍。(我以前的老董事長我猜應該有七十多歲了,臉色比我紅潤,走路速度比我快,連騎單車都遙遙領先在前。我一直以為我是奧少年,現在終於恍然大悟、是因為階級的關係讓我變得衰老。)
現在媒體流行以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婚姻、親情、還有許多人際關係,以前我們覺得銅臭味的東西,現在卻是大行其道。歸根究底、人與人的相處、分分合合,好像都是因為投資報酬率,都是因為這樣的選擇比較有利;這樣的答案看起來好像有些sad,但我相信人的行為中、有些部份終究是無法量化,就像德蕾沙修女、就是許多捨身為人的英雄……就像我們除了閱讀經濟學以外,也同時還要讀詩、以及欣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