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就被教育成對於陌生人要嚴加提防。我們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告誡小孩絕對不要和陌生人交談;對於上前主動攀談的陌生人,我們也多半是搖手、然後倉惶而逃。曾幾何時,陌生人就像某種瘟疫,我們恨不得可以戴上最嚴密的口罩、全身消毒,並且盡可能遠離他們。
但是這本書卻是一個有關於陌生人相愛的故事。
英國古書商哈洛德在他70歲生日前夕,透過國際特赦組織的刊物、在政治犯小孩的名單看到阿多依娃。瑪琳娜的名字,盡管兩人相差六十多歲,他決定寫信給瑪琳娜,因為小女孩的生日比他早一天。瑪琳娜和母親蕾拉居住在距離莫斯科千哩外的小鎮基什涅夫,父親則被關在蘇聯最糟的勞改營杜伯夫拉格中。在那個年代、正是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轉變時期,信件正是那個時代最為珍貴的紀錄。橫行20世紀的蘇維埃體制,可說是全球最大的社會體制實驗,72年後,終告瓦解。
哈洛德和瑪琳娜、其蕾拉的通信持續了15年(起初因為小瑪琳娜無法書寫英文,所以由母親蕾拉代勞),最後因為哈洛德去逝而停止。兩個不同生長背景的家庭,專制與民主、匱乏與充裕、東方與西方,靠著書信建立起一段類似家人的神秘聯繫;他們在書信中談論藝術、文學、生活、服裝、甚至英國的庭園、俄國的宗教……他們參與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生日、大學考試、親人去逝、小寶寶誕生……即使家人的通信也不見得有這麼多的愛與關懷,讓讀者(就是我啦)一次次在以”附上許多的愛”為結尾的信函中,紅了眼眶。
想起年輕時閱讀泰戈爾的”漂鳥集”—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出生於1900年的哈洛德可以這樣、毫無防備心的主動向陌生人打開胸懷,但21世紀的我們,卻被教育要提防所有的陌生人。到底哪一個是比較好的時代?
 這款啤酒很夠味
        Feb 20, 2024
					        
        這款啤酒很夠味
        Feb 20, 2024
       那些無腦的
        Nov 09, 2023
					        
        那些無腦的
        Nov 09, 2023
       歡迎來到超現實世界、遇見超現實達利
        May 05, 2022
					        
        歡迎來到超現實世界、遇見超現實達利
        May 05, 2022
       永恆的晨星—2022年。慕夏展
        Apr 07, 2022
					        
        永恆的晨星—2022年。慕夏展
        Apr 07, 2022
       黑暗中的曙光-洞穴醫院
        Mar 09, 2020
					        
        黑暗中的曙光-洞穴醫院
        Mar 0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