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 800萬元買了一把專業大提琴的大悟,在剛剛就職就面臨樂團解散失業的命運,曾經給太太”嫁給我,我會帶妳到全世界、為妳演奏”承諾的他,理解自己的能力終是無法在演奏生涯上有更上一層樓的發展,毅然賣掉大提琴,帶著太太返回鄉下。
大悟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工作,寫的不是很詳細,類似”送行”之類工作的,他在不到一分鐘的interview之後立刻被錄取,被錄取之後才知道這是一份禮儀師的工作。
大部份的人,包括你我,都是歡欣迎接新生命到來(還記得我們開心日夜期盼我們的小寶貝,我們相信產房的護士阿姨們一定都是天使—上帝派來照顧我們心肝寶貝的天使),而且對於死亡,我們都唯恐避之不及(大悟的太太後來知道自己先生的行業,她推開他的手,以嫌惡的語氣說”好髒”)。
但是死亡不是和新生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人生必經之路,為什麼我們這麼厭惡?是因為它總是帶走我們的最愛?我還記得我的小狗死掉,我哭到無法呼吸,以為這輩子一定不會再有比這更悲傷的事—我們可以詛咒、可以責怪、或是發怒,但是我們就是無法阻止在某個時候,前來敲門的死亡。
“送行者”這部電影其實有幫助我,比較敢正眼去看待”死亡”這件事。妳深愛的某個人,從現實走向記憶,妳從此不能再對他微笑、或是撒嬌、或是小小的發怒,他也永遠不會再讓妳生氣了,而且在妳的記憶中只會越來越來美好。當然,失去心愛的人的感覺、還是會讓人痛徹心肺,但是他從此不用再面對任何病痛或苦難,換個宗教的角度來看,他是前往一個永遠陽光燦爛的極樂香格里拉;想到這裏,妳會有點微微釋懷,雖然還是會流淚,但是會有一朵小小的微笑、浮上妳的嘴角。
也許是電影中的場景太美,深冬積雪,春天萌芽,夏日小溪潺潺;或是大悟的提琴聲太悠揚,”死亡”在這場電影中,竟然讓人產生絕美的幻覺。最後大悟的太太看見她先生對於鄰居奶奶最後送終儀式的極其尊嚴與優雅,最後大悟在對當年拋棄他與母親的父親最後一程的陪伴中、終是化解多年的心結時,坐在觀眾席的我們,才驚覺,原來死亡可以教人的事遠比新生多得多。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死亡”的腳步能夠蹣跚一些,或是可以過門不入,因為我們還是貪心地想多握住心愛的人的手,多看他的眼神,多聽他的聲音。只不過,如果真的走到路的盡頭,我們也要記得放手,記得承諾自己會堅強並且想念,請他放心、並且安心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