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本上班族的勵志書籍。
“紐約客”的專欄作家,工作了8年後,在一篇對於”食神”的採訪後,為了讓他的報導更具深度,突發異想到食神餐廳的廚房實習,沒想到從此踏上與原本工作完全無關的不歸路。
我對於餐廳廚房的印象來自凱薩琳麗塔瓊斯主演的”絕配料理”( No Reservations)。劇中凱薩琳飾演一個事必躬親、重視細節的副主廚,對於劇中廚房的杯盤齊飛、眾人手忙腳亂但又自成一種韻律的場面,令我印象極為深刻。但畢竟廚房是一個太專業的地方,單單看剁剁剁的刀工、跟嘁嘁嘁的油鍋就夠嚇人了,更別提要接單做出一、兩百份的晚餐了。想像你的手指被切到、手臂被燙到、完成的餐被主廚倒到垃圾桶大聲吼叫重做、或是點菜單噠噠噠一直送進來……天吶,優雅坐在餐廳享受佳餚的客人,絕對想像不到幾公尺以外的廚房,正在經歷一場煉獄般的戰爭。
在廚房工作過的人都承認廚房真的是地獄。沒有舒服的冷氣,又永遠是刀光劍影、油鍋鼎沸,如果不是對於廚藝有真正的喜愛、或是想要習得一技之長另立門戶的人,恐怕很難忍受得了這種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這位原本搖筆桿的比爾先生,到了電視名廚瑪利歐的餐廳見習一段日子後,決定飛到馬利歐口中麵食的故鄉—義大利,一探真正麵食烹煮的秘密,學藝有成後,又迷上肉販近乎藝術的肢解手法、又轉向學習各種與肉相關的技術。瞧瞧肉販達利歐怎麼行容他的工作”我討驗行銷,我是個工匠,我工作全靠一雙手。我追尋的點範是文藝復興、是小酒店、是藝術作坊,是喬托、是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我的靈感得自於這些人……”乖乖,如果肉販如此看待自己的職業,那麼對於在廚房進行灌腸作業時,面對著上百公斤的豬腳、豬頭肉、豬蹄、豬舌……還能深情款款男女對唱”’O Sole Mio”、大概也只有在義式廚房才能有這樣的熱情與浪漫吧。
從書桌到廚房餐桌是一條非常不易行走的路。看著作者以”吃苦當作吃補”的心態,學習種種廚藝,並以記者向來追本溯源的精神,對於食材及烹調起源抽絲剝繭一探究竟,這種認真與熱情真的讓人很心動。
有沒有什麼事是長期以來我們想做、但是給自己很多藉口”我不行啦”,於是終究只能成為天邊遙遠的那一顆星?如果一個對於廚房一竅不通的中年男子、也能搖身一變、練就讓米其林三顆星餐廳主廚邀請他一起開餐廳的好手億,還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但是注意喔,這可得經過地獄訓練的洗禮,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雖然書中描寫的場景都很精采,過程也都引人入勝,同時也色香味俱全(這畢竟是一本描寫食物的書)—但是真正對人心湖投下小石子撩起漣漪的,是那股對於喜歡的事物、不顧一切全力投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