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迷人,淺顯易懂,印象深刻」的特質,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黎人心目中的「慕夏風格」,也是我初次接觸慕夏的印象。
許多人認識慕夏是從「四季」、「花卉」、「一日時序」、「月亮與星辰」等四聯作開始,畫中的女性身材纖細修長,長髮如植物蜿蜒;她們多數以圓弧以及長框為背景,被綺麗的花朵或藤蔓圍繞,她們配戴異國頭飾或珠寶,或直視或眼簾低垂,不變的是鮮豔嘴唇邊那抹似有若無的微笑--就是這些慕夏女孩、掀起法國新藝術風潮。
年輕的慕夏無意中為法國戲劇女王莎拉。貝恩哈德設計戲劇「吉絲夢妲」海報,掀起之後風靡巴黎的慕夏風;就像現在熱門演唱會海報屢被粉絲偷走般,「吉絲夢妲」的海報也經常不翼而飛。慕夏因「吉絲夢妲」設計一飛衝天之後,各種海報、月曆、包裝紙、書籍插畫、教育畫冊等訂單如雪片飛來,包含菸酒廣告、觀光旅遊、單車、生活用品等,在20世紀初蓬勃發展的商業及娛樂業中,處處都可以看到慕夏女孩的蹤影。
尼可拉,佩烏絲娜對「新藝術」作了以下定義"令人聯想百合花莖長條形的感覺性曲線、昆蟲的觸角、花蕊,有時是細細的火焰,這樣的曲線如波浪一般擺動、流淌著,相互纏繞,手一觸摸,漸次地從所有表面的角落、開始發芽,似乎想要覆蓋整體一般。”如果上述的文字讓你覺得抽象,細細觀看慕夏的作品你就懂了,這位在巴黎成名的畫家,廣為法國人喜愛,甚至被稱為「法國的默哈」。慕夏風格日後對於所有領域的藝術都有所影響,這次我們在展場看到包含滾石樂團巡迴海報、知名合唱團專輯封面、日本美少女系漫畫(慕夏甚至被視為動漫藝術殿堂的啟蒙者)、甚至台灣漫畫界等等,仔細端詳,都可以找出許多慕夏元素。
波蘭國寶級藝術家,這是我們熟悉的慕夏,但是我們不知道那個50歲之後回到波蘭、想尋找斯拉夫人起源的慕夏。慕夏之後耗時十八年傾全力創作二十幅巨大尺寸「斯拉夫史詩」作品,該系列作品被慕夏視為自身藝術生涯的總結,這些作品光影柔和,色彩細膩,可以看見慕夏想要建立捷克藝術風格的強烈企圖心;這些描繪斯拉夫民族歷史及神話的作品,在國外展出時獲得熱烈迴響,但在波蘭卻引發許多爭議,僅僅展出一次就被塵封在倉庫,默默無人聞問達30年。
他一開始在繪畫路上跌跌撞撞,直到碰到貴人貝恩哈德一夕成名,他同時也繪製插畫、漫畫,劇場設計,服裝設計,珠寶設計,巴黎萬國博覽會展場設計......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當他想以自身成就對熱愛的祖國有所貢獻時,卻面臨嘲諷、冷淡以及不信任。1939年,捷克被德國併吞,德軍進入布拉格,慕夏是第一個被蓋世太保逮捕的藝術家,經過一連串審問,年老的藝術家感染肺炎,同年去世。
“讓生麗似夏花”,我覺得用泰戈爾的詩集來向慕夏致敬再適合不過。桌上餅乾盒的慕夏女孩仍舊微笑。當我在鍵盤上敲出慕夏最後境遇,突然覺得口中的餅乾,有些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