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裏保全生命。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裏,好好保全生命。“我憤憤大聲朗讀創世紀中有關挪亞的章節,覺得植物是被神遺棄了的對象,後來就慢慢釋懷了。”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裏,嘴裏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原來植物是個伏筆,它的任務是在上帝毀滅那個敗壞的世界後,用來通知人類世界已經背淨化了的使者;在創世紀中,扮演如此重要任務的植物,在往後的數千年間,卻一再一再遭人類忽視。
人們習慣以高傲角度看待腳底的植物,覺得它們卑微的不值一提。但如果說,植物也具備和人們一樣的五感,它們的趨光性可比美人類的視覺、利用氣味持續接收環境資訊,並和同類及昆蟲溝通,這樣的嗅覺能力遠讓人類自嘆不如。此外植物的味覺和人類一樣,與進食息息相關,味覺能力表現在植物的根部,負責尋找硝酸鹽、磷酸鹽、鉀等美味的養分,表現在肉食植物則是會分泌甜蜜汁液的陷阱葉。沒有人會懷疑植物有觸覺,我們從小就熟悉的含羞草,還有植物能否順利向下紮根都是植物觸覺能力的強大表現;至於聽覺,如果我們捨棄耳朵概念,就比較能接受植物也會”聽”這個事實。事實上,影響植物的不是聲音大小、或是音樂種類,透過實驗、我們發現影響植物的是音頻,尤其是100~500赫茲間的低音,能促進萌芽、生長,以及根部的強化;較高的音頻則會起抑制作用。
除了五感以外,植物還具備某些"神"等級的能力,例如偵測土壤濕度,感知影響生長的地心引力和電磁場,以及空氣或土壤中眾多化學成分。植物之間能透過氣味或是根部相互溝通,這早已經不是甚麼秘密,達爾文甚至將植物的根尖比喻為植物的腦,提出「根腦假說」--如果以腦與身體比例看待智能高低,那麼植物的智力絕對不能小覷。
印度現代科學先驅賈格迪什˙錢德拉˙博斯是印度現代史傳奇人物,他在20世紀初寫到「植物的生活和我們很像......植物會進食,會成長......得面對貧窮、哀傷、苦難。這份貧窮誘使植物去偷去搶,但植物也會互助、交友,為子女犧牲性命。」這不是將植物擬人化,而是這樣的行為的確存普遍在植物之間。
人類的衣食住行早就和植物息息相關。我們以植物為主食,醫藥也大部分來自植物提煉,幫助我們長途移動的石油來自植物,最重要的,我們呼吸的氧氣也來自植物。地球上如果沒植物,人類可能無法生存,但地球上若沒有人類,植物應該會依舊欣欣向榮。所以到底誰比較強大,誰比較卑微?老是以萬物之靈自居的人類,可能要好好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