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的由來已經有點不可考了,但是以下兩個典故不妨參考。
一種說法是北宋杜默,因作詩不拘泥於格律,且有豪情,因此有”歌豪”之稱。
也許不合格律的詩無法見容於傳統科舉,杜默滿腹經綸卻始終名落孫山。當時的人將這種不合格律的詩稱為”杜撰”,但後來不合邏輯的事也稱為”杜撰”了。
但宋僧釋文瑩有另一種說法。他在【湘山野錄】中提到”文節神道碑”碑文是盛度所撰寫的。當時有位參政石中立,見了該碑文問道”誰撰?”盛度回答”度撰”,因度撰與杜撰同音,引起現場哄堂大笑。因盛杜的時代早於杜默,因此早在杜默前這個詞就已經普遍使用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唐代四川著名道士杜光庭。有人指出道教經典書籍”道藏”共計五千餘卷,但只有老子的”道德經”二卷是真的,其餘都是杜光庭所編造,這就是”杜撰”的由來。
我突然想到,當初杜正勝硬ㄠ”三隻小豬”是成語,這也是一種”杜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