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干災難現場,當我們看著若干醫療團隊打包好行理,義不容辭前往救災,這樣的畫面總使我們動容。對親人朋友伸出援手我們可能都有經驗,但對於陌生人—甚至是十萬八千里以外、和你不同文不同種的陌生人,以同樣的慈悲與憐憫之心前往協助,這種情操可能就是我們所望塵莫及。
美髮師黛博拉最先的想法也許只是單純想要脫離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她在2002年加入非營利組織’服眾基金會”( Care for All Foundation)、接受短期的急救與賑災訓練後,加入基金會派往阿富汗的第一支隊伍。隊員大都具備醫療背景,黛博拉原以為自己只是做些包紮傷口、用夾板固定骨折等簡單醫療協助,最後的結局竟是利用她的美容專長、協住阿富汗婦女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天。
綜觀整個亞洲,台灣女性可能是最幸福的女性族群了。雖然若干傳統產業還是由男性來主導,但是我們的女性可以自由選擇就學、就業、擇偶,而我們也樂於見到兩性平等法對於若干婦女主權的保障,也許當中還有不盡如人意,但大部份的我們、起碼都是自由人,都還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自己的路。但是我們知道,在亞洲,包含先進國家在內,還普遍存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更遑論在中亞、許多婦女受限於傳統或是宗教,終其一生還只能過著”聽天由命”的生活。
美國女性黛博拉在阿富汗、透過”美麗無國界”計畫結識許多當地婦女—如果妳知道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有許多婦女在未成年即被迫要嫁給年齡大她們許多的男性,原因可能是償還父兄的債務;如果妳知道還有許多婦女在公共場合遭到性騷擾唯一能採取的方式就是”假裝沒這回事”、許多婦女常生活在被強暴的恐懼中、許多婦女必須無怨無悔接受一夫多妻的制度……這些讓我們抓狂的事,卻是許多中亞婦女日常生活的寫照。或是因為戰爭、或是因為社會習俗,”有尊嚴的生活”好像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黛博拉的裝扮和想法的確與喀布爾的女性格格不入。自由習慣了的美國女性,怎麼可能理解全身包的密不通風的阿富汗女子的思維?但只要是人,對於自由渴望就都相同,黛博拉發現透過經濟獨立、可以拯救許多飽受家人(大部份是夫家)凌虐、或是改善家庭經濟的女性,這就是這家”喀布爾美容學校”誕生的原因。內容有笑有淚,最主要的是,它是活生生的故事。
也是最近的新聞。阿富汗某大學新聞系學生,因上課發問伊斯蘭女權問題,一審判死刑,二審改判20年。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聯想到最近議會中,大打出手的女性議員們,她們有沒有想過今天可以在公共場合盡情發言、可以率性的在公共場合大打出手,這是某些人一輩子都夢想不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