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部份屬於門外漢、但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我的建築初體驗也是從國外經典作品開始的,像是柯比意的薩伏伊別墅、萊特的洛水山莊、沃斯特與柯恩的多佛高地宅……後來我讀了一本有關高第建築建築密碼的小說之後,開始愛上高第,看高第的作品、好像兩腳同時踩踏在現實與非現實的空間。
有天巧遇李清志教授的”台灣建築不思議”,突然眼睛一亮,好像在看”海角七號”。膜拜完了外國的圓月亮,回頭看看台灣在地的建築,雖然沒有像閱讀經典建築那種”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渺小感覺,但是內心多了很多的感動。
李清志在書中提到台灣建築的兩大異象,一是無所不在的鐵窗文化、一是可稱建築之瘤的商業招牌。有次和朋友聊天,談到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居住在沒有鐵窗著房子裏,說到如果陽台上沒有了鐵窗、家會是如何的海闊天空和無限延展,說得口沫橫飛之際,朋友問了一聲”家裏沒裝鐵窗妳一個人會不會怕?”。”會~”回答的氣若游絲。有些事情還是停留在想像空間就好。至於廣告招牌,你知道的,大部份都像視覺暴力,不論你願不願意、大喇喇就入侵你的視覺;我常常會想到漫步在維也納街頭,那些設計的叫人神迷目眩的小小招牌、往往會讓我因為佇足瀏覽而不小心脫隊。但是台灣的招牌,唉,大概只有兩個功用,一是用來和朋友約會地點辨識用、一是颱風天標示危險地區用。
台灣建築有些奇景應該是純然的台灣味吧。像是在北台灣郊區的部份,輕而易舉就可以在屋頂上看到巨大的神明塑像,土地公也好、或是八仙中的某個神明,就那樣理直氣壯的高距在屋頂,讓你完全無法忽視;還有就是屋頂的鴿子籠,也同樣疊床架屋在屋頂又一層層往上展延。據說這些鴿籠不但採用鋼骨建築,而且還有通風好、視野佳等優點。作者形容這些鴿舍宛如飛行機場,鴿主站在屋頂揮舞紅旗指揮鴿子,內心可能和航空母鑑鑑長一般驕傲哩。(這種台灣人的阿Q精神,讓人感覺真的很”海角七號”。) 書中還舉例了新竹康樂社區一座與住宅共生的碉堡,這是1491年日據時代留下來的遺物,因為實在太堅固了,一般怪手無法摧毀它,屋主只好接納它成為住家的一部份。照片上傳統公寓旁緊緊依偎著鐵甲武士般的碉堡,前方是一片漠漠水田,這樣既怪異但又協調的畫面,也只有心胸寬廣、可容納多樣文化的台灣人才能泰然接受吧。
海角七號的阿嘉最後是否走出小山城、為愛遠走至國際發展?我們不知道,但除了台灣味以外,台灣建築也開始走向國際化了。像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高速公路的清水休息站、埔里的紙教堂、宜蘭鐵森林、王功生態景觀橋等等,這些有的是國際大師的作品、有些是台灣人的設計,但在在都是讓人驚豔的傑作。閱讀完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心中感覺充滿活力,我想是因為我重新擁有一雙台灣之眼,學會如何去觀看台灣的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