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巴比松畫派,一定不能錯過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他是保羅。尚塞口中的”第一位印象主義藝術家”,他不僅可以與莫内、竇加相提並論,乃至後印象派的高更、梵谷、馬諦斯均受到他的影響。
畢沙羅於1830年誕生於安迪列斯群島的法屬殖民地聖湯姆斯,1855 年至巴黎學畫。當時他拜訪兩位藝術家:一位是帶他到委內瑞拉的丹麥畫家麥爾白;另一位則是柯洛,畢沙羅尤其對柯洛推崇備至。1859 年,畢沙羅以《蒙莫朗西風光》這幅畫,參加官方沙龍展覽。他像柯洛一樣,熱愛這個小島的田野景色,經常描繪日常生活的自然景象,和通往村落的入口小徑、農場房舍的庭院、花園和菜園等。
畢沙羅在巴黎蒙馬特山有一間畫室,並經常與其他年輕畫家在蓋布瓦咖啡館聚會。在巴黎的這段期間,畢沙羅愛上母親的女僕茱莉.維雷,卻遭到家人極力的反對而無法結合,但畢沙羅力排眾議,不顧一切地與朱麗在一起,朱麗還為他生了兩個兒于,大兒子路希安後來也成了畫家。(二兒子因為受不了老爸與名人長輩們的光芒,後來棄畫改走金工路線。)
這次故宮展出的”印象畢沙羅”中文宣的那幅畫名稱為”厄哈尼格,我窗外的景緻”。 這是畢沙羅運用新印象派點描技法精心創作的重要作品,並曾在1886年與點描畫大師秀拉共同展出,當時秀拉展出就是大家熟悉的名畫《大嘉德島的星期日午後》。展出的”粉牡丹”據說是一定不能錯過的作品,畢竟在畢沙羅一千三百多件油畫作品中、以花為主題的靜物畫僅僅為屈指可數的十三幅。
展出的柯洛作品”森林裏的小溪”是我很喜歡的一幅畫。炎炎夏日、幽璲森林裏的小徑、到底是通往哪裏呢?喲~原來是通往有潺潺水聲的小溪流呀,站在畫前,不由得想到王維的詩,我想這就是巴比松畫派迷人的地方。
此外“搭豌豆棚架的農婦們”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柔和的粉色,加上農婦們豐滿健壯的身材,讓人聯想到有關太平盛世、鑼鼓豐收等等快樂的畫面,有一點日本畫作的風格,也是很消暑、平靜心靈的畫作。
事實上畢沙羅並非一生順遂,他一直有經濟上的壓力,直到年老時始終得以紓解,此外他也一直為眼疾所困,無法長時間在戶外作畫;他的作品也曾被排斥、遭受攻擊,但他始終未放棄手中的畫筆,並且樂於指導後進。
1903 年 11 月,畢沙羅在巴黎逝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一個具有偉大心靈的人。這個人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愛戀。」
如果厭倦了謾罵與喋喋不休、或是36度的豔陽高照,我想畢沙羅的畫展是一趟夏日心靈宴饗的最佳選擇。